首页 -> 水利文学 -> 杂文 > 正文

脱贫攻坚要用实干“开道”

更新时间:2019-12-03 20:04:54 来源: 作者:猫耳朵 浏览1012次 文字大小:

电视里正播着时政新闻,65岁的高德荣坐在小板凳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火塘的光忽明忽暗,映着他黝黑的脸庞。这位老人扎根西南边陲,在深山峡谷中带领群众奋斗数十载,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县长”。如今,独龙族“一跃千年”告别了贫困。前不久,这位独龙族老人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要知道,独龙族全都生活在深山峡谷之中,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便的交通道路,成为当地致贫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足够的奉献精神,一个人很难到这个地方扎根,高德荣却坚持奋斗了几十年,为份吃苦耐劳、奉献人民的精神难能可贵。先是修建了独龙山公路,打破群众“过江靠溜索,出门走天路”的艰辛历史,再次贯通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让独龙族告别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

一个个可圈可点的脱贫成效,充分展示了高德荣的实干精神。如果不能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困,在道路交通方面下大力气,打通独龙族与外界的快速联系之路,要想让这样的偏僻地方摆脱贫困,几乎就没有可能。事实证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足够深,再难的道路也可能修建,再贫的地方也能致富。

毫无疑问,独龙族的脱贫,具有很强的导向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国实行脱贫攻坚行动以来的显著成果,同时也增强了尚未脱贫群众的奋斗信心,看到了希望。功到自然成,看起来不可能的事,也可能在努力拼搏下发生奇迹。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脱贫攻坚既需要攻坚精神,也需要持续奋斗耐力,广大扶贫干部要从高德荣的先进事迹中吸取力量,“别人都能做到,自己为何不可”,只要能坚定脱贫信心,围绕脱贫的堵点、痛点持续发力,主动啃“硬骨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加上各种资金、资源的大力支持,每个贫困地区都能看到脱贫的希望。

尽管脱贫之路并不好走,每一步都需要艰辛付出,但这正是贫困群众自身无法摆脱贫困的原因之一。广大扶贫干部要主动担当,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在脱贫攻坚路上下大力气,攻坚克难不止步,用实干精神开辟崭新的致富之道。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水缘文学•健康聚焦】R..
    健康聚焦颈椎病,潜在的“健康杀手”如今什么病最多?有人说是乙型肝炎,有人说是糖尿病,也有人说是高..
    廉洁,从自身做起
    换一种生活方式
    依法依规从严治党增进组织担当
    落日余晖
    【观点】以经济建设发展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