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建设

更新时间:2020-02-15 10:54:50 来源: 作者: 浏览1094次 文字大小: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重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并且每年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文章从作者从事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入手,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关键词:水管单位;内部控制;动态管理

一、加强水管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民间流传一句话:“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灵魂”,内部控制犹如企业的内部法律,渗透到水管单位各个经济活动中,涉及在职的每个人,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风险粗看是个人的职责,仔细研究都是内部控制环节的失察。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水管单位管理水平,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可以减少意外损失和提高防范风险能力,而且有助于保证水管单位能够实现经营目标,对单位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水管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水管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

水管事业单位指直接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管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涉及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水管单位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为财政拨款及经营收入,支出内容主要为人员经费、管理费用及水利工程类项目支出,财务收支活动涵盖内容不多,内部控制往往被理解为财务部门、业务科室的事情,普遍存在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的现象。

(二)内部流程图编制粗放

内部控制建设需要梳理各类经济活动业务,然后编制业务流程图,很多流程图编制比较粗放,未形成单位整体控制体系。各个部门编制的流程有的重视业务内容顺序,有的重视审批顺序,控制内容单一。另外,法规制度、人事、岗位职责变更时未及时更新流程。

(三)预算业务控制力度不够

水管单位每年编制财政要求的部门预算,尽管编制程序需要“二上二下”,留给财务部门的编制时间有限,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低。单位各部门之间未充分协调沟通。经常出现财政资金预算收支编制得细致,经营收支预算编制粗糙的现象,与上年数据缺少对比,与本期发生额差距大,缺乏一定的预算约束力。

(四)实物资产管理不严

有些水管单位成立时间较长,固定资产类目、品种繁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存在扯皮现象,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未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可能会导致资产遗失、毁损、失修的风险。资产日常维护不当、长期闲置,没有建立资产明细台账,可能导致资产账实不符。

(五)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与监督机制

有些水管单位成立时间长,由于人数限制存在长期不论岗不轮换现象,有可能造成懈怠、舞弊或者损害单位经济利益的事情。在相近岗位之间未设置AB岗工作制,出现请假、出差或其他原因不能承担完成工作时,业务处于停办状态。内部审计部门的内审人员大多是兼职职工,工作动力及积极性不高,工作受限于行政部门,独立性得不到体现。

三、完善水管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水管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全面性。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过程,覆盖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是一两个部门的责任,不存在内控空白点。内控制度建设离不开一把手的支持,更需要全员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必要时可以邀请专家讲座或参与专业培训,为内控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单位内控建设上升到新的水平。

(二)强化流程图控制,关注风险点

流程图绘制在内控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织相关人员对单位的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进行梳理总结,明确各项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重点关注风险点、审批程序、时限,并将各个业务的决策机制、审批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流程中的每个业务环节,细化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分工。根据各个岗位的流程图形成单位的整体流程图,并及时根据政策法规变化更新业务流程图,这样从上到下都很容易并熟练掌握工作业务内容。

(三)提高经营收支预算编制水平

水管单位要将预算编制时间提前,预算不能停留在完成财政下发的部门预算报表编制任务层面。在财政未下达预算指标之前,将经营资金收支预算提前分析、对比,考虑上年实际数、本年变化因素,各个部门的经济业务,例如资产购置、人员变动因素、车辆变化等,通盘规划全年预算收支,编制一个更细化的经营收支预算草案。水管单位每年发生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类项目支出,业务科室提前规划做好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为后期项目支出预算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加强实物资产的动态管理

资产管理需要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共同配合。确定实物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建立资产台账,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活动,做到账实相符,重新核实每个计量单位的资产有对应的使用和保管责任人,并形成书面的资产清查报告。建立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例如人员变动时及时交接、更新卡片和台账,每个季度或每半年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

(五)强化内部动态监督机制,完善内控报告制度

相近岗位设置AB岗位责任制,必要时可以对重要岗位进行专项审计。建立与工作内容结合的动态监督机制,不同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内部监督小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内部监督,尤其关键岗位风险点和关键环节进行交流、沟通,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讨论、整改。每年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进行有效性评价,重点考虑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合理性、制衡性、合法性、适应性,并编写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缺陷,及时上报给单位负责人,以便后续采取整改措施。

四、总结

自2014年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内控建设是一个长期、即时的工程,真正融合到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任重道远。脚踏实地做好内控工作,将内部控制的方法: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制度、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等,融合到单位的制度设计和日常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白云岚.谈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15(11).

[2]梁静云.试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J].财会学习,2016(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