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水利工程

更新时间:2014-06-29 16:45:40 来源: 作者: 浏览1597次 文字大小:
古代水利工程

长江流域古代水利的状况与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特点,主要是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总体情况与需求相适应的。

春秋战国以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可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即使出现水旱灾害、人口、土地等方面的矛盾并不突出,人们也可易地而居,另觅土地耕作,洪水过后,再作善后处理。及至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又由于诸侯割据,互相攻占称霸,出于对粮食、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需要,塘堰灌溉工程、人工运河有较大规模的发展。这一时期较著名的水利工程有:吴国兴修的胥溪、胥浦、邗沟等人工运河;秦国兴修的都江堰、长渠和楚国兴修的木渠等灌溉工程。

秦统一六国后,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统一岭南地区,出于运输需要,开凿了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灵渠建成后,不仅可供通航,且兼有灌溉之利。秦代历史短暂,未能兴修更多水利工程,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仍“使赭衣徒三千,凿京岘东南垄”、“凿丹徒曲阿”,为隋代开凿江南运河奠定了基础。及至汉代,政权相对稳定,在长达400多年的历史中,除对原有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取得效益外,在今陕西汉中、河南南阳、四川成都、安徽舒城、江苏扬州等地区和浙江长兴一带,都新建有相当多的塘堰灌溉工程,并开凿了通扬运河。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王室衰微,黄巾起义,群雄并起,战争频繁,水利工程兴建甚少。及至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屯田与灌溉、造船与航运等有了较大的发展。地处长江流域的蜀国、吴国和魏国的一部分,都利用长江流域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一些水利开发。

三国归一统之后,西晋只维持了50多年的统治,南北分裂。东晋及以后的南朝宋、齐、梁、陈等王朝共延续了270多年,其政治中心和统治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这一时期,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成为富饶的农业基地。农业的发展与兴修水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时在今江苏丹阳、金坛及浙江湖州一带,兴建了不少塘堰,而在湖南长沙及湖北枝江等地,也兴建了一些塘堰。

隋、唐两代,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极盛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隋代在兴修水利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前人开凿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建成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达1794km的大运河,其中在长江流域的段落,江北为江淮分界线至扬州,江南为镇江至杭州。

唐代对水利工程的兴建很重视,一方面对历代一些大工程如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进行维修以充分发挥其效益;一方面则在长江流域许多地区兴修相当多的灌溉工程。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今四川仁寿、彭山、新津、眉山、青神;湖南常德;江西临川、南昌、宜春;安徽南陵;江苏常州;浙江湖州等地区。

宋代相当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开发,长江水利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兴修了沟通长江和汉江水系的荆襄运河。对太湖的治理出现各种主张。对长江下游的圩田工程相当重视,沿江地区和湖区垦田面积迅猛增加,较重要的圩烷有位于今安徽当涂的政和圩、广济圩和江苏高淳的永丰圩。较大的灌溉工程是在今四川乐山兴修了楠木堰。

元代政治中心在北方,而京城的经济供给却仰赖于南方。《元史·食货志》称:“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代曾着力于重修大运河以解决南粮北运问题,但增运始终不畅,不得不依靠海运解决运输。这一时期,还疏浚了练湖,使江南运河水源通畅,疏浚了吴湘江及一些塘浦湖群,以解决苏州、松江、嘉定的排涝问题。在长江上游滇池地区,兴修了松花坝。

长江的堤防和海塘,始建时代难以确认,因是断断续续,且规模甚小。稍具规模的海塘起自汉代,即今浙江杭州附近的防海塘和海宁一带的捍海塘。而堤防则始自东晋的沪读垒和金堤。唐、宋时期亦有兴建。其中最著者为唐及五代吴越王钱谬兴修的浙西海塘,宋代兴修的范公堤、无为大堤。

明、清时期,长江水灾较为频繁,堤防和海塘工程的兴建,就其规模和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大大超过前代。有些堤防,在历代修建的基础上进行培修,并逐渐连成一体,形成沿江的堤防系统,即当今的荆江大堤、武昌堤防、汉口堤防、汉阳堤防、黄广大堤、同马大堤。无为大堤。明代还兴修了沟通石臼湖与秦淮河进而与胥溪联系的人工运河胭脂河(天生桥河)。

晚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主要水利工程工 程 名 称 修 建 年 代主要作用江苏江都·三沟闸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闸与西堤相连,邵伯以北运道与诸湖分立湖北武汉·罗家埠闸清咸丰七年 (1857年)可排涝水64.1万亩湖北荆门·赵家闸(赵家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滚水堰,高3.3m,长12m,堰面宽5m湖北武汉·武泰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排水流量208m3/s湖北大冶·四顾闸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978年修整,可排渍水12万亩湖北武汉·武丰闸1912年 1967年修整,流量28.5m3/s 湖北鄂州·民信闸(樊口闸)1924年排水流量339m3/s 湖北武汉·金水闸(金口闸)1935年排水流量360m3/s江苏常熟·白环闸1936年排水流量345m3/s安徽望江·华阳闸1937年排水流量240m3/s湖北武汉·禁口闸1941年排水流量5.6m3/s湖北武汉·岱家山闸1941年排水流量10.5m3/s江西丰城·小港口闸1944年受益田亩36.5万亩江西樟树·龙溪闸1947年防止赣江洪水倒灌云南昆明螳螂川·石龙坝水电站1912年最初装机容量480kw,扩建增修后,1949年装机容量为2920 kw 江苏武进·戚墅堰电厂1924年安装45kw电动机,灌田3000余亩四川沪县龙溪·洞窝水电站1925年最初装机容量140kw,扩建增修后,1938年装机容量为380kw四川成都·洗面桥水电站1926年装机客量10kw 四川成都·猛追湾水电站1930年装机容量100kw四川金堂·玉虹水电站1933年装机容量40kw河南西峡·莲花寺岗水电站1934年最初装机容量15kw,1937年扩建,装机容量90kw四川长寿·桃花溪水电站1941年装机容量876kw贵州修文·修文水电站1944年装机容量1500kw四川江津·白沙水电站1945年装机容量75kw贵州桐梓·天门河水电站1945年装机容量576kw四川遂宁·石溪濠水电站抗日战争时期装机客量175kw四川长寿·下硐水电站1948年装机客量2990kw江西瑞金、兴国革命根据地农田灌溉工程1932~1934年建武阳、石水水库及随圳水塘等7000余处江西赣州·堰坝工程153处1939~1948年灌田26.05万亩陕西汉中·汉惠渠 1941年引汉江水灌田6.3万亩陕西汉中·褒惠渠1942年引褒河水灌田 13.5万亩河南邓县·湍惠渠1942~1947年灌田15.36万亩陕西汉中·清惠渠1944年引水灌田6.8万亩湖北恩施·胜利渠成惠渠广润渠等9处抗日战争时期灌田2.18万亩三峡·整治航道及纤道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清除滩险48处,开纤道数十里 吴松江·虞姬墩裁弯工程1935年新开河2km,缩短航程1km四川綦江·渠化工程1938~1945年建船闸11座,疏浚航道32处四川釜溪河·渠化工程1940~1943年建船闸3座四川威远河·渠化工程1940~1944年建船闸8座长江中下游地区·堤防培修1931年大水后长江沿岸1832km,赣江沿岸575km,汉江沿岸340km,完成土方7700×104m3长江中下游地区·堵口复堤工程1935~1936年1935年大水后培修,完成土方6800×104m3江浙沿海·海塘修复工程1946~1947年修复松江、宝山、太仓、常熟海塘3813m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热门文章

    涵管分类

    涵管分类

    涵洞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涵、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