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概况

更新时间:2014-06-29 16:44:51 来源: 作者: 浏览1656次 文字大小:

太湖流域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综合反映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太湖流域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是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A、自然条件的综合特征与地域差异
生物气候的南北过渡,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江河湖海的水体调节,是太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三个基本特点,自然条件的综合特征与地域分异反映了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由于气候地带性变化的影响,本区丘陵山地的地带性土壤相应为亚热带的黄棕壤与中亚热带的红壤。丘陵山地的现存自然植被,从北向南植被组成与类型渐趋复杂,长绿树种逐渐增多。北部为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宜溧山区与天目山区均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但宜溧山区的常绿阔叶林含有不少落叶树种,不同于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广大平原地区,残丘零星分布,地带性土壤与植被的分布不连续,通过农作熟制与热量条件关系的分析,反映地带性因素的变化。本区平原种植业以稻麦一年两熟为主,东南部分布有稳定的双季稻,特别是杭嘉湖地区是太湖平原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在160天左右。
太湖平原的东北与东南外围有长江口与杭州湾水体环绕,平原中部为水面面积有2338.11平方公里的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是地域分异因素之一。平原东部夏季高温日数少于西部,冬季严寒日数相对较少,作物越冬条件优于西部。平原残丘上有典型的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而平原西部边缘茅山地区的混交林只含少量常绿乔木,这也反映气候条件山海向陆逐渐变化。太湖水体对沿湖气候起调节作用,吴县光福、越溪有常绿阔叶林分布,东西洞庭山普遍分布柑桔、枇杷、杨梅等常绿果园,栽培历史悠久。
 地貌因素引起的非地带性分异是很明显的。占太湖流域面积20%的丘陵山地主要分布于西部边缘与西南部,中山、低山、丘陵、岗地与河谷平原的不同组合形式,构成不同的自然区域。平原面积占75%,平原地貌特征的不同,导致自然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平原地势周围高中间低,以太湖水域为中心构成碟形洼地,包括三角洲高爽平原、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湖荡平原与高亢原等类型。不同的平原地貌单元,地面组成物质、河网特征、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的组合等均有显著差异,构成具有不同地理环境结构的自然区域。
B、合自然区划
本区具有由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断变性特征。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具体界线划分,历来有很多不同意见。太湖流域综合自然区划只作两级划分,省略了自然地带:一级区相当全国区划的四级区,称为自然地区;二级区相当于全国区划的五级区,称为自然区。自然地区主要是根据地貌等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在地带性因素上的反映划分的,划分出2个一级区,即西部由山地丘陵地区与太湖平原地区。自然区的划分,统一考虑了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每个自然区具有独特的土地类型空间组合,划分出11个自然区。
a 西部山地丘陵地区
本地区是太湖上游水源地,南溪水系与苕溪水系是太湖的两个主要水源。亚热带丘陵山区景观,反映这个区域的相对一致性,广泛分布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磷以及茶园等景观类型。区域的内部差异,反映地貌类型的空间组合与地带性变化,划分出4个自然区。 
   a1 茅山低山丘陵岗地区,是太湖流域热量条件最差的区域,≥10C活动积温比南部少200C左右,自然植被与土壤反映北亚热带的特征。 
   a2 宜溧低山丘陵区,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具有中亚热带特征,毛竹林与杉木林广泛分布,马尾松林含有多种常绿阔叶树种,不同于北亚热带的马尾松林,在环境条件优越的沟谷有常绿阔叶林分布。 
   a3 西苕溪河谷平原区,主要是平原农业景观。 
   a4 天目山山地丘陵区,是太湖流域海拔最高的山区,主峰一带山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景观垂直分异明显,基带景观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上依次为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
b 太湖平原地区
本地区景观类型主要包括高平田、平田与圩田等农业景观和湖泊、滩地、洲地与丘陵等。选取无霜期、≥10C活动积温、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和最低气温≤0C的日数表示一个区域的热量状况与越冬条件,采用热量条件评价指数作区域之间的比较分析,鉴别地带性气候特征与海陆相对位置引起的差异。以景观类型空间组合与热量条件的一致性为主要依据,划分出7个自然区。
    b1 北部沿江平原区; 
    b2 湖西平原区; 
    b3 苏锡平原区;
    b4 阳澄淀泖湖荡平原区;
    b5 东部沿江沿海平原区; 
    b6 太湖及湖滨丘陵区; 
    b7 杭嘉湖平原区; 
    太湖及湖滨丘陵区和杭嘉湖平原区是太湖平原地区热量条件最优越的区域。苏锡平原与东部沿江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河网稠密、土质肥沃。阳澄淀泖区湖荡弥补、地势低洼,地处太湖下游,排水不良。北部沿江平原区与湖西平原区的热量条件次于其他地区,但稻麦两熟热量有余。

太湖流域地势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与河口段的南侧,地跨江浙沪三省市。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大致以丹阳-溧阳-宜兴-湖州-杭州一线为界分平原与山地丘陵两大部分。东部为太湖平原,是全流域的主体,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80%,其中上海占12%,江苏占44%,浙江占24%。西侧为山地丘陵,它构成本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山地丘陵两大部分。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其中浙江占13%,江苏占7%。
太湖平原范围广阔,地势低平,周高中低成碟形。太湖居中,其周围有众多湖泊分布,东北有阳澄湖群,东有淀泖湖群,南为菱湖湖群,西是洮滆湖群。太湖平原地面高程均在海拔10米以下,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南北略高,中部最为低洼。西部平原地势最高,包括洮滆湖之间,武进西部、丹阳一带及丘岗前缘,一般海拔在5--9米,大部分在5-6米。
北部沿江平原地势,大致在盐铁塘以北,海拔在2-4米,而江阴至张家港南部地带,地势可高至5-6米。
南部金山-平湖-嘉兴-杭州一线以南的沿杭州湾平原,地形南高北低,南面沿海塘一带地势可达5-7米,向北地势渐低,一般海拔在3-4米。
东部主要在上海境内的嘉定-闵行-奉贤一线以东沿海的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微向东倾,一般在2-3米之间。
中部以太湖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大致以常熟-苏州-湖州一线为界,其东侧在阳澄湖、澄湖、淀山湖、菱湖等大量湖荡周围的平原,地势最低,地面海拔一般仅2米上下,东部最低处可至0米附近。大部分地区的高程均在当地洪水位之下,故地面均需筑堤围圩以防洪水侵袭。西侧在苏州西部、无锡、宜兴一带,地势平坦,地面海拔一般在3-4米,略高于当地洪水位。而洮湖、滆湖沿岸地势较低,尚需筑堤围圩。
在太湖湖岛及湖岸岸周围、太湖北部平原、杭州湾沿岸等处,还散布着近百座孤立、分散的低矮丘陵,大部分高度在海拔100米上下,其最高高峰为太湖北侧的南阳山,海拔338米。太湖平原上的全部丘陵总面积仅占平原面积的2%。
山地丘陵分布在流域西部边缘的浙江、江苏镜内。由于受地质断裂构造影响,西部山地丘陵与东部平原的地形过渡明显。山地自北向南由江苏的宁镇山地余脉、茅山山地、宜溧山地与浙江天目山地组成太湖流域的分水岭地带。
天目山地分布在本流域西南部,山体高耸,西南向延伸达百余公里,天目山主峰龙王山海拔达1587米,为太湖流域最高峰。主峰一带的山地海拔均在千米上下,它向北(如莫干山一带)、向南(如天竺山一带)之余脉,山体海拔一般在500-700米。山地外围尚有大片丘陵分布,海拔在300-400米。
宜溧山地位于苏浙皖交界处,中部山地海拔大多在400―500米,最高峰为苏皖交界的黄塔顶,海拔611米。山地延伸的丘陵海拔一般在200-300米,山麓地带有零星红土岗地发育,相对高度在10-30米。
茅山山地与宁镇山地余脉分布于西侧与西北端。山体低矮单薄,分布断续。茅山山地成南北向延伸,一般山峰海拔在200米上下,最高峰丫髻山海拔410米。而宁镇山地东端余脉成断续低矮丘陵,山体一般海拔仅百米上下,西北端十里长山最高海拔为349米。在茅山及宁镇山地外围有大片黄土岗地分布,海拔大多在20-40米间。

太湖流域地貌
太湖流域西部山地、东部平原的地貌基本轮廓,于燕山运动时期已经奠定。自第三纪以来,本区山地主要处于抬升与侵蚀过程中。天目山位于强烈上升地区,形成本流域最高山地。由于不等量上升的结果,愈北山体高度愈低,范围愈窄。太湖平原则以下沉为主,从上覆疏松沉积物可知,大致自西向东、由南向北沉积物逐渐加厚,即第三纪以来愈向北东,地面下沉量愈大。太湖平原在第四纪晚更新世末期就已成陆,其后形成过程沿着三江-湖泊-水网化方向发展。在福山-太仓-七宝-奉贤以线形成古海岸线,在外侧逐步形成现今的三角洲平原。而内侧以太湖为中心的地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湖荡众多,河网密布面形成大面积的湖荡平原和水网平原。西部山丘前缘则形成地势较高的高亢平原与由前平原。
A、平原地貌
a1 三角洲平原:位于沿江、沿海的狭长低平原。地面由近代长江、前塘江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物质以粉砂质为主,愈近江(海)沙性愈重,质地愈轻。大部分地面海拔在2-3米(采用黄海高程,下同)。其中江阴一带岩江洲地高程在4米左右。而杭州湾沿岸的高爽平原地势较高,海拔达5-7米。
a2 湖荡平原:范围最大,位于太湖和阳澄湖群、淀泖湖群、菱湖湖群、洮滆湖群、芙蓉圩等湖荡周围平原。地势低洼,湖荡集中,是太湖流域的洪水走廊。大部分地面海拔在2米以下,最低处可至0米左右,它们均低于当地洪水位,需筑堤围圩以挡洪水。地面土质以湖相淤泥质为主,质地粘重,地下水位较高。
a3 水网平原:分布在太湖南北两片、北片在常州、无锡一带,南片在金山、平湖、桐乡一带。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大部分地面海拔在2-4米。地面主要由河流相或河湖相物质组成。
a4 高亢平原:位于太湖平原西北部,是流域内最高的平原,大部分地面海拔在5-8米。地势高亢略有起伏,河网相对稀疏。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一带地面土质较粘,由河流冲积物组成。而丹阳一带的高沙平原,地面主要由长江冲积物组成,地势高,沙性重。 a5 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茅山西侧、宜溧由地北侧和东苕溪西侧的小片由前倾斜平地-由前平原。它是由丘或岗地向平原过渡地带,海拔5-10米,地面倾斜,因易受山洪影响,沿河两侧地面尚需筑堤围圩。而由前水网平原仅分布在吴县太湖丘陵周围,范围较小,地势高爽,一般高度在海拔3-1米间。
B、山地地貌
b1 中山:仅分布在天目由主峰周围,山峰海拔均超过1000米,由势高耸陡峻,坡度较大,侵蚀强烈,河谷深切,植被茂密,是太湖流域最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b2 低山:主要分布在天目山地主峰外围的莫干山、天竺山以及宜溧山地和茅山山地。山体海拔大多在400-700米,茅山最低,一般仅300米上下,山地连片,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分水岭地带范围较广,植被保存较好,是本流域山地面积最大的部分。
b3 丘陵与孤丘:主要分布于山地外围,并散布在太湖平原之上。山地低矮、孤立、分散,大部分海拔在100-300米间。太湖平原上数上米高的孤丘数量也不少,与湖水相映,改变了平原单调的经管;加上保留许多历史遗迹,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b4 黄土岗地:主要分布在茅山东侧与宁镇山地南侧,地面由粘性黄土所构成。岗冲相间,由岗顶、岗坡、冲谷三部分组成,地面海拔大多在20-40米,相对高程在10-30米不等。
b5 红土岗地:仅零星分布于天目山地、宜溧山地外围。地面由红色粘土或砂砾上构成,海拔在20-50米,相对高程一般在10-30米。
b6 河谷平原及冲谷:由丘地区的平地,在山丘较为宽阔的平地为河谷平原,而由丘岗地间狭窄弯曲的倾斜平地即为冲谷。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热门文章

    涵管分类

    涵管分类

    涵洞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按建筑材料可分为砖涵、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