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老杨回来了||张文虎(山西)

更新时间:2024-06-23 21:55:33 来源: 作者: 浏览104次 文字大小:
老杨回来了
文/张文虎
昨天早上晨练,顺便到桥头早市看看,有什么可买的菜蔬,忽然,看到一老头弯腰从车上往下卸菜,仔细一看,是一个熟悉的曾经卖菜老头。这时听见路过的晨练人,大声的说,“老杨出来了啊”。我在这里呆了几分钟,就有不下十个人跟老头打招呼,说着诸如“老杨回来啦”、“老杨又出来啦”之类的话。
这下,我才想起老头姓杨。老杨,何许人也,其实我也不是详细地知道,唯一知道,他就是一个卖菜的老头。老杨,前几年就在这里卖菜,只是最近两年没有来。其实我最早知道老杨卖菜是8年前了。
那次我上午下班后,去桥头菜市场买菜,那个时间很多人都收摊了。那天还下小雨,老杨躲在陶然宫楼梯间的过道口,也没有什么人买菜。我买了几样菜,这时老杨对我说,地下那个袋子里香菇要吗,要,都给你拿走,给上5元。其实那袋子里的香菇还不少呢,感觉最少也可以卖十元以上吧。一下子,老杨给我好感:老杨和别的卖菜人就是不一样,随和,大度。这是我认识老杨的开始。
以后,每次到桥头菜市场买菜,我都要先看看老杨是否在,如果老杨在,就买老杨的菜。逐渐的我发现,菜市场里就老杨的菜摊前,围着的人最多。他依然是那样的随和、大度。经常会赠送一些菜给买菜者,即使菜贵他也舍得赠送。那几年,曾有过芫荽特别贵,一斤涨到了10元左右。人们吃芫荽主要是为了调味,只要两三苗就可以了,贵了后一般很少买。所以经常有人在买了别的菜并结完账后,对老杨说,“捎几苗芫荽吧”,然后老杨就会大方地从菜堆里随手拽出几苗送给开口者。
自然老杨的人缘越来越好,他胸前挂着布兜,便于存放现金。到他菜摊跟前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是围成一圈,估计老杨都看不清,是不是有人没有结账就拿走菜了。
不过,我感觉老杨还是很精明的,绝对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够面面俱到的看护着自己的菜摊。甚至有时候,买菜者拿上一点菜后,老杨也不称量,随口就说给上多少多少的,买菜者也没有意见;或者稍许讨价还价,然后就可以付钱走人了。若是拿的菜少,老杨也会说,不用给钱了,拿走吧。虽然人多,但老杨基本上很少算错账,偶尔出现了失误,买者卖者都是喜哈哈说开后快乐走人。我买菜的几年中,没有见老杨和别人争吵过。
在腊月,尤其是快过年的那几天,老杨的菜蔬品种多,菜量大,当然菜也很新鲜。老杨的菜摊前的人更是摩肩接踵了,老杨忙不过了来,还找了人帮忙看护并给买菜者当导引,使买者能够快速的找到需要的菜蔬,并回答菜品的价格。不过,买菜的绝大多数都很自觉,会和老杨完美的结账走人的。
有一次,老杨菜摊前没人,我和老杨聊了几句,才知道他是矿务局退休的老头,闲不住,孩子们也不用他管了,所以就出来卖菜。
两年多前吧,忽然桥头菜市场不见了老杨。后来断续听人传言,说老杨早上进菜的时候,不小心和人相撞了,造成路人受伤。我为老杨感到惋惜,那么好的一个老头。为了处理交通事故,经了公。不知为何,有听人说派出所介入了,说是一咋糊,老杨还说很早前他有其他问题,所以被拘留了。从那后,大家去桥头卖菜,就不见了老杨。时常,周围的人还是会提起老杨,想念着老杨的好,觉得没有了老杨,挺可惜的。说实在的,我感觉,有老杨在,桥头菜市的菜蔬不觉间都会便宜一点,别的卖菜的对老杨还是有些意见的。
现在,老杨回来了,我们这些时常买菜的看到老杨来了,也挺高兴的,又不不自觉的围到了老杨的菜摊前。有人询问老杨为啥这两年不出摊,老杨说“接送孩子,没有时间出摊了”。也不知老杨说的和以前听到传言,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不过,我们不需要真伪,老杨人好就行。即使老杨曾经有污点,难道我们能否定,现在他做了一个有益于大家行为人吗?难道就不允许“弃恶从善”吗!
老杨回来了,桥头的菜市场又有了新的气氛。今天,我晨练又路过那儿,忍不住还是在摊前留步买菜。听着大家说“老杨,又来啊”、“老杨,好长时间不见了”、“老杨,这两年,你不来,大家还想你呢”……我知道这些都是真心话。愿老杨生意安好。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张文虎


作者简介




作者张文虎,1970年生,山西洪洞人,电厂工人。平时爱好文学,常常把所思所感记录于笔下。在电力系统网页发表十几篇文章。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